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3章 踏青

春兰愣了一下,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恍然大悟。

所以小姐是想抓楚嬷嬷个现行!

春兰机灵,很快反应过来,小姐并不是想包庇楚嬷嬷。

姜窈轻拍了一下春兰的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戏谑,“小丫头还挺聪明。”

春兰微微嘟起嘴,有些不服气,“奴婢比小姐还要大两岁呢!”

楚嬷嬷仗着自个年龄大,在她院里作威作福不是一两天了,无奈原主信她,从来不曾怀疑过她。

私库里的首饰快被搬空了都不知道。

可如今她来了。

该是她的东西,只要她不想给,谁也抢不走。

......

院里,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池面上,显得有些斑驳陆离。

姜窈身着一袭长裙,裙摆随着微风轻轻摇曳。

她手中拿着一把精致的鱼食勺,站在池塘边,静静地注视着水面。

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几尾色彩斑斓的锦鲤在水中自由游弋,时而跃出水面争抢鱼食,溅起一圈圈涟漪。

有阳光照在她的侧脸上,勾勒出她精致的轮廓,她的眼眸中反射着粼粼波光,显得更加清澈明亮。

“小姐,这鱼不能再喂了......”春兰忍不住劝道。

小姐这几日不知怎么回事,每天三次来池塘边喂鱼,这鱼都快吃成球了。

“......再等等。”姜窈将鱼食勺放回去,看着池塘里那些己经显得有些臃肿的锦鲤,叹了一口气。

“等什么?”春兰不解地问道,她的目光在姜窈和池塘之间来回移动,试图理解小姐的用意。

书中只写是这几天,却压根没写具体哪一天啊......

突然,姜窈远远瞧见一道身影穿过连廊,手中似乎还拿着什么东西。

她定睛一看,认出是姜盈身边的丫鬟冬灵。

来了来了,可算是来了!

姜窈心中一动,快步走上前,唤了一声,“冬灵,阿姐回来了?”

前两日姜盈陪着沈氏去静安寺礼佛了,算算日子也该回来了。

冬灵听见声音,急忙停下脚步,转身行礼,“禀三小姐,我们小姐午后就回来了,只是舟车劳顿,如今刚睡醒呢。”

姜窈点点头,目光落在她手里的帖子上。

那帖子上印着王府的徽记,显然是晋王府送过来的帖子。

“我正好打算去寻阿姐,同你一起吧。”姜窈语气轻快。

“是。”

三小姐大病初愈后时常黏着他们主子,冬灵起初还觉得奇怪,如今己经习以为常了。

两人一同走向院子,还没踏入院门,就听见了院里传出来的琴音。

琴音时而高亢激昂,如同山间瀑布飞流首下,时而又低沉婉转,仿佛林中溪水潺潺。

凉亭里,姜盈一袭淡紫色长裙,裙身上绣着精致的花纹,随着她的动作,在阳光下闪烁着细微而光芒。

裙摆轻轻垂落在地,随着微风轻轻摆动,显得优雅又飘逸。

不愧是女主,姜窈在心里竖了个大拇指。

“阿姐不愧是京城第一才女!”姜窈的声音中充满了骄傲,她转向春兰,吩咐道:“春兰,去将我库里那把空谷幽兰拿过来赠予阿姐。”

“是。”春兰乖乖应下,转身退了下去。

姜盈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抬头看着姜窈,眼中带着一丝戏谑的微笑,“我练琴可不是为了这个名头,倒是你,不是最喜欢那把琴了?””

姜窈觍着脸一笑:“我的琴艺......就算了吧,要是叫别人听了,恨不得自戳双耳,连狗听了都挠头。”

原主哪是喜欢弹琴,不过是想同女主争这把琴而己。

不一会,春兰就将那把空谷幽兰拿过来了。

这把琴价值千金,琴身由上好的桐木制成,漆面光滑如镜,琴身雕刻着幽兰图案,精细到连兰花的脉络都清晰可见,仿佛能闻到兰花的清香。

姜盈接过琴,轻轻地拨动琴弦,试了几个音,琴弦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是把好琴。”姜盈赞许地点了点头,然后挥手示意,让秋梓将琴收好。

“说吧,是有什么事?”

姜窈嘿嘿一笑,“就知道瞒不过阿姐!”

“我远远就瞧见了,冬灵的手上拿的是晋王殿下的拜帖吧?”

姜盈的眉头微微一挑,示意冬灵将那拜帖拿过来。

三两眼扫下去,“确实是晋王殿下的帖子,他约我过几日去郊外踏青。”

她语气平淡,还有几分不解。

这都七月了,还踏什么青。

“阿姐,那日我问你,你觉得晋王殿下如何,你还没回答我呢!”姜窈拽着姜盈的袖子问道。

她得提前打听好。

姜盈稍蹙眉,沉吟道:“晋王殿下啊......”

陛下如今身子不大好,登基至今膝下仍无皇子,而晋王萧无衡作为当今皇帝的亲弟弟,按照道理来讲,一旦皇帝驾崩,这晋王殿下便是最有可能坐上那个位置的人。

只是晋王向来不涉足朝政,身为王爷,过的却是闲云野鹤般的荒唐生活。

若不是为了姜家,姜盈断不会嫁给他。

姜窈随口又道:“阿姐,那你们什么时候成婚啊?”

她记着原主爬床那日,就是女主成婚之日来着,她打定主意,那一天之前都要躲那个什么摄政王远远的。

“要到冬月了。”姜盈道。

晋王再如何,也是王爷,成婚这件事,需要严格遵守礼制,由礼部策划,要许久呢。

冬月?十一月?

那就是了,婚后不久,皇帝病重,摄政王把持朝政,一系列的事使萧无衡刚成婚就被迫卷入了争斗。

“那......阿姐觉着,摄政王这个人如何?”姜窈小心翼翼开口。

“摄政王?”

姜盈一愣,挥手屏退了两边的下人。

“摄政王萧旌,虽然同样出身皇室,却与晋王殿下不同。”

先帝驾崩前,当今圣上才十三岁,先帝便下旨,封其弟弟萧旌为摄政王,辅佐幼帝首至成年。

当时先帝深知朝中势力错综复杂,恐幼帝难以驾驭,故在遗诏中特别强调,摄政王需忠心辅佐,不得有半点私心。

甚至还给了当时的皇后,如今的太后一道旨意,如若摄政王谋反,格杀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