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锦萱深知,若想挽救家族,必须先遏制谣言的传播,恢复林家声誉。她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脑海中思绪飞转,思索着应对之策。
突然,她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如今谣言西起,正面辟谣恐难有成效,需另辟蹊径。”她决定从谣言的受众入手,先争取那些对林家尚有一丝信任的民众。
林锦萱吩咐翠儿去准备笔墨纸张,自己则伏案疾书,撰写了数份告示。告示中详细列举了林家多年来对京城百姓的善举,从开设粥棚救济灾民,到资助贫困学子读书,一桩桩一件件,皆是林家的仁义之举。写完后,她又仔细斟酌用词,确保告示既能打动人心,又能清晰地表明林家的立场。
“翠儿,你速去将这些告示张贴在京城的各个角落,尤其是集市、码头等人流密集之处。”林锦萱将告示递给翠儿,神情严肃地叮嘱道。
翠儿接过告示,面露担忧:“姑娘,就凭这些告示,能有用吗?那些谣言传得那么凶……”
林锦萱轻轻握住翠儿的手:“试一试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只要能让一部分人看到,或许就能改变他们的看法。”
翠儿点头,匆匆离去。林锦萱并未就此停下,她深知,仅靠告示还远远不够。她想起了京城中一位颇有名望的说书人张老,他的书场每日都座无虚席,若能借助他的口,将林家的真实情况传播出去,想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林锦萱稍作打扮,便前往张老的说书场。此时,书场内正热闹非凡,张老正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一段江湖传奇。林锦萱在后排找了个位置坐下,静静等待书场散场。
好不容易等到张老说完,林锦萱走上前去,恭敬地行礼:“张老,久闻您德高望重,今日冒昧前来,实有一事相求。”
张老打量了林锦萱一番,见她举止端庄,言辞诚恳,便微笑道:“姑娘客气了,有何事但说无妨。”
林锦萱将林家如今的遭遇以及希望张老帮忙澄清谣言的想法娓娓道来。张老听后,微微皱眉:“林家的善举,我也有所耳闻。只是如今这谣言来势汹汹,我贸然开口,恐怕会给自己招来麻烦。”
林锦萱心中一紧,忙说道:“张老,我深知此事为难您。但林家一向秉持正义,实在不愿看到家族蒙冤。若能借助您的威望,为林家说句公道话,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能让林家多一分生机。”
张老沉思片刻,长叹一声:“罢了,看在林家往日的善举上,我便冒这个险。”
林锦萱大喜,连忙再次行礼:“多谢张老仗义相助,林家定会铭记您的恩情。”
从书场出来,林锦萱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几家与林家素有往来的商会。虽然这些商会如今大多对林家避而远之,但她仍想再努力一试。
她首先来到了京城最大的商会——万商会。万商会的会长陈万,与林家家主曾有过深厚的交情。林锦萱见到陈万后,将林家的困境坦诚相告,并表明希望万商会能出面为林家说句公道话。
陈万面露难色:“锦萱姑娘,不是我不想帮林家,只是如今这形势,我若贸然为林家发声,恐怕会连累整个万商会。”
林锦萱心中失望,但仍不放弃:“陈会长,您与家父相识多年,深知林家的为人。如今林家蒙冤,若连您都不愿伸出援手,那林家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而且,若任由这谣言肆意传播,京城的商业秩序恐怕也会受到影响。”
陈万听了林锦萱的话,陷入沉思。许久,他缓缓说道:“锦萱姑娘,你的话也有几分道理。我虽不能公开为林家站台,但我可以让万商会的一些成员,在各自的圈子里为林家澄清谣言。至于能起到多大作用,我也不敢保证。”
林锦萱感激涕零:“陈会长,能得到您的帮助,己经是林家的万幸了。无论结果如何,林家都感激不尽。”
告别陈万后,林锦萱又去了其他几家商会。虽然过程艰难,但她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诚恳的态度,还是争取到了一些商会的暗中支持。
忙碌了一天,林锦萱回到林府时,己是深夜。她疲惫不堪,但心中却燃起了一丝希望。她知道,自己所做的这些努力,或许只是杯水车薪,但只要有一线生机,她就不会放弃。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京城的大街小巷张贴着林家的告示,张老的说书场里也开始穿插讲述林家的善举,商会的暗中传播也逐渐有了一些效果。一些百姓开始对谣言产生怀疑,街头巷尾关于林家的议论,也不再是一边倒地指责。
然而,林锦萱清楚,这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那股隐藏在暗处的神秘势力,必定不会坐视她破坏他们的计划。但她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要与家族共渡难关。